保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支持的设施设备组成的系统或网络,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存储、处理和传输国家秘密信息。涉密信息系统按照系统规划设计中信息处理的最高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按照不同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保密信息系统应当配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安全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5、涉密计算机应按照存储处理信息的什么密级管理分类计算机应根据()分类进行管理,以便存储和处理信息。涉密信息系统按照保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和处理的信息的最高安全等级确定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根据涉密保护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保护措施。涉密信息系统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评估机构进行测试和评估,经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6、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什么相关内容如下: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分类、人员审核、保密培训、签订保密协议、安全检查等措施。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详细分析:1 .保密人员保密管理的基本概念是指对具有保密资格或在工作中接触到保密信息的人员采取一系列保密措施和管理措施的过程和方法。目的是防止各种泄露、渗透和破坏,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不同级别的信息具有不同的含义、使用范围和安全措施,对于不同级别的保密信息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3.人员审查为了保证涉密人员的可信度和忠诚度,必须进行背景调查和身份识别。通过对个人过往社会背景、教育经历、家庭成员朋友,以及一些特殊指标的了解和验证,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4.保密培训为了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技能,必须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
7、涉密文件管理规定1。安全系统1。建立安全工作组织。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确定本单位依法产生(按保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应报上级审批)或由此衍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在保密期限内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解密方式。2、严格遵循保密工作程序。(1)领导交办的工作事项,应事先提出保密和保密要求;(2)承办人在《文件报送及签发表》或《保密审批表》中提出具体的保密意见;(3)保密审核员对承包商提出的具体保密意见进行审核;(4)主管领导或授权分管领导签发批文;⑤办公室根据发文单的内容要求进行最终处理并发文。
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有序进行。二、机要文件和资料的收发,机要文件和资料的收发由安全员负责。因特殊情况,保密员不在单位时,主管领导应指定专人负责。接收机密文件应单独登记。对外分发秘密文件和资料,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进行,不得擅自扩大范围。
8、地下管线数据涉密界定1。明确保密责任。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严防操作不当造成数据泄露。涉密计算机的管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宣传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保密管理责任制。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地下管线数据信息保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是具体负责人,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2.加强设备管理。涉密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地下管线的数据查阅,不得用于其他工作,涉密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只能使用专线的网线,不允许接入其他任何网络。涉密计算机在访问具有绝密性质的信息时,应严格控制插入的移动存储设备,相关接入硬件设备需要连接电脑复制数据的,应当按照相关流程登记硬件设备、原因、责任人等信息。3、规范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