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经验 > 量子力学发展史,量子力学的产生起源于对什么实验的研究

量子力学发展史,量子力学的产生起源于对什么实验的研究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5-02 05:53:56 编辑:智能门户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量子力学的产生起源于对什么实验的研究

你可以去看看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据说是物理学的三朵乌云导致的,具体的可以去看《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这本书,新浪爱问有。。

量子力学的产生起源于对什么实验的研究

2,哪位科学家主导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

哥布哈根学派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形成的,为首的是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是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它的发源地是玻尔创立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并且它对量子力学的解释被称为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玻尔本人不仅对早期量子论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而且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量子力学的创建起了推动和指导作用,他提出的著名的“互补原理”是哥本哈根学派的重要支柱。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成了量子理论研究中心,由此该学派成为当时世界上力量最雄厚的物理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在定量方面首先表述为海森伯的不确定关系。这类由作用量量子h表述的数学关系,在1927年9月玻尔提出的互补原理中从哲学得到了概括和总结,用来解释量子现象的基本特征——波粒二象性。所谓互补原理也就是波动性和粒子性的互相补充。该学派提出的量子跃迁语言和不确定性原理(即测不准关系)及其在哲学意义上的扩展(互补原理)在物理学界得到普遍的采用。因此,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以及哲学观点,理所当然是诸多学派的主体,是正统的、主要的解释。
是的

哪位科学家主导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

3,量子论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量子理论的创建过程是一部壮丽的史诗: 量子论的初期: 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 随后,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玻尔的原子理论,对氢光谱作出了满意的解释,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胜利。随后,玻尔、索末菲和其他物理学家为发展量子理论花了很大力气,却遇到了严重困难。旧量子论陷入困境。 量子论的建立: 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将波粒二象性运用于电子之类的粒子束,把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925年-1926年薛定谔率先沿着物质波概念成功地确立了电子的波动方程,为量子理论找到了一个基本公式,并由此创建了波动力学。 几乎与薛定谔同时,海森伯写出了以“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为题的论文,创立了解决量子波动理论的矩阵方法。 1925年9月,玻恩与另一位物理学家约丹合作,将海森伯的思想发展成为系统的矩阵力学理论。不久,狄拉克改进了矩阵力学的数学形式,使其成为一个概念完整、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 1926年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从数学上是完全等价的,由此统称为量子力学,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由于比海森伯的矩阵更易理解,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量子论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4,量子力学是谁开创的

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人引用量子力学中的随机性支持自由意志说,但是第一,这种微观尺度上的随机性和通常意义下的宏观的自由意志之间仍然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第二,这种随机性是否不可约简(irreducible)还难以证明,因为人们在微观尺度上的观察能力仍然有限。自然界是否真有随机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统计学中的许多随机事件的例子,严格说来实为决定性的。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方程:E=
普朗克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

5,量子力学的建立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 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在轨道上运动时候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 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了物质波这一概念。认为一切微观粒子均伴随着一个波,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方程:E=?ω,p=h/λ,其中?=h/2π,可以由E=p2/2m得到λ=√(h2/2mE)。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当粒子的大小由微观过渡到宏观时,它所遵循的规律也由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 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 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又称海森堡,下同)和泡利(pauli)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 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 海森堡还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原理的公式表达如下:ΔxΔp≥?/2。
一个物理理论的核心就是该理论相应的方程,量子力学的核心方程就是薛定谔方程(即量子力学的波动方程形式)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狄拉克方程。量子力学的方程建立起来时必然就伴随着量子力学的建立,方程与其理论是不可分割的。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互为等价的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为了发展玻尔思想“以适用于更复杂的原子”,1924年,海森堡首先提出革命性的观点:在原子世界,每个可观测的实验结果(如氢原子谱线)总与两个“玻尔轨道”有关,一个绝对、由速度和坐标同时确定的轨道在描述原子的微观理论中没有意义,应当处处以“两个轨道”来描述可观察的物理量。例如,原子的电磁辐射可以由电子坐标随时间的变化来描述,可能辐射的频率是其傅立叶展开式中出现的频率——里德伯-里兹组合中有两个指标的实数。于是,应当把坐标和动量等可观察物理量都看成具有两个指标元素的矩阵(或算符),这时坐标q和动量p是不对易的,即qp不等于pq。在玻恩和约当的协作下,海森堡这个重要发现导致了矩阵力学的建立,它的诞生畅供扳佳殖簧帮伪爆镰成功克服了玻尔理论处理复杂原子时遇到的困难。 量子力学的另一表述——波动力学是薛定谔1924年建立的,其核心是用满足薛定谔方程的时空点上的波函数描述粒子的运动。在波动力学中,原子的定态是薛定谔方程的本征态,相应的本征值就是原子的能级。原子的电磁辐射可描述为从一个能级到另一个能级的跃迁。狄拉克通过建立表象理论,把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描述完美地结合起来,而且把它推广到狭义相对论描述的高速运动情况,成功预言了正电子。正电子等反物质粒子的发现,把量子力学理论推上科学的顶峰。 量子力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础是玻恩波函数概率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玻恩思考波函数的本质问题,提出物质波是概率波的见解: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模平方)就是微观粒子在某一时刻出现在某处的概率。人们可以从光子的概念出发,理解概率波的观点。如果想象光束是由大量光子组成的,光的强度就是光子到达屏幕上各处的概率。按照玻恩的想法,电子在衍射时落在空间的哪一点是有一定概率的。在衍射时,成千上万的电子落点的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电子衍射图像正是这种概率分布的体现。人们也可以在动量空间中理解这种概率分布。 从原理上讲,物质波的干涉现象源自描述波函数的薛定谔方程是线性的。若物理体系有两个可能状态,其叠加也代表物理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依据波函数的玻恩解释,其空间表示的模平方代表了在某空间点发现粒子的几率密度。对一个量子相干叠加态而言,其模平方中除了有两个分量的模平方,还包含不同分量的交叉项,它们代表了量子干涉,意味着态的量子相干性。仅就数学结构而言,这与经典光束的干涉是一样的,然而,量子干涉或量子相干性有不同于经典干涉的十分奇妙的基本量子特性。
如果您对量子力学史感兴趣的话,推荐您一本电子书:《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作者:曹天元复制以下链接地址,用迅雷下载:http://forum.byr.edu.cn/wForum/bbscon.php?bid=60&id=17552&ap=693南瓜派三叔 同志,复制粘贴百度百科很爽吗?

6,量子力学发展史

有人引用量子力学中的随机性支持自由意志说,但是第一,这种微观尺度上的随机性和通常意义下的宏观的自由意志之间仍然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第二,这种随机性是否不可约简(irreducible)还难以证明,因为人们在微观尺度上的观察能力仍然有限。自然界是否真有随机性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统计学中的许多随机事件的例子,严格说来实为决定性的。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有关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量子论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1900年,普朗克提出辐射量子假说,假定电磁场和物质交换能量是以间断的形式(能量子)实现的,能量子的大小同辐射频率成正比,比例常数称为普朗克常数,从而得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引进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子的能量、动量与辐射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其后,他又提出固体的振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低温下固体比热问题。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原子的量子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分立的轨道上运动,原子具有确定的能量,它所处的这种状态叫“定态”,而且原子只有从一个定态到另一个定态,才能吸收或辐射能量。这个理论虽然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对于进一步解释实验现象还有许多困难。在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动和微粒的二象性之后,为了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于1923年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说。德布罗意认为:正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样,实体的微粒(如电子、原子等)也具有这种性质,即既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这一假说不久就为实验所证实。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假设:E=?ω,p=h/λ,其中?=h/2π,可以由E=p2/2m得到λ=√(h2/2mE)。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所遵循的运动规律就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量子力学也就不同于描述宏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经典力学。当粒子的大小由微观过渡到宏观时,它所遵循的规律也由量子力学过渡到经典力学。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对粒子的状态和力学量的描述及其变化规律上。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它是坐标和时间的复函数。为了描写微观粒子状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就需要找出波函数所满足的运动方程。这个方程是薛定谔在1926年首先找到的,被称为薛定谔方程。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几率出现。当粒子所处的状态确定时,力学量具有某一可能值的几率也就完全确定。这就是1927年,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进一步的阐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的结合产生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经狄拉克、海森伯和泡利等人的工作发展了量子电动力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形成了描述各种粒子场的量子化理论——量子场论,它构成了描述基本粒子现象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建立之后发展建立起来的。旧量子论对经典物理理论加以某种人为的修正或附加条件以便解释微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由于旧量子论不能令人满意,人们在寻找微观领域的规律时,从两条不同的道路建立了量子力学。1925年,海森堡基于物理理论只处理可观察量的认识,抛弃了不可观察的轨道概念,并从可观察的辐射频率及其强度出发,和玻恩、约尔丹一起建立起矩阵力学;1926年,薛定谔基于量子性是微观体系波动性的反映这一认识,找到了微观体系的运动方程,从而建立起波动力学,其后不久还证明了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的数学等价性;狄拉克和约尔丹各自独立地发展了一种普遍的变换理论,给出量子力学简洁、完善的数学表达形式。海森堡还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原理的公式表达如下:ΔxΔp≥?/2。量子力学的基本内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量子态的概念,运动方程、理论概念和观测物理量之间的对应规则和物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物理体系的状态由态函数表示,态函数的任意线性叠加仍然代表体系的一种可能状态。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遵循一个线性微分方程,该方程预言体系的行为,物理量由满足一定条件的、代表某种运算的算符表示;测量处于某一状态的物理体系的某一物理量的操作,对应于代表该量的算符对其态函数的作用;测量的可能取值由该算符的本征方程决定,测量的期待值由一个包含该算符的积分方程计算。态函数的平方代表作为其变数的物理量出现的几率。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并附以其他必要的假设,量子力学可以解释原子和亚原子的各种现象。根据狄拉克符号表示,态函数,用<Ψ|和|Ψ>表示,态函数的概率密度用ρ=<Ψ|Ψ>表示,其概率流密度用(?/2mi)(Ψ*▽Ψ-Ψ▽Ψ*)表示,其概率为概率密度的空间积分。态函数可以表示为展开在正交空间集里的态矢比如|Ψ(x)>=∑|ρ_i>,其中|ρ_i>为彼此正交的空间基矢,<m|n>=δm,n为狄拉克函数,满足正交归一性质。态函数满足薛定谔波动方程,i?(d/dt)|m>=H|m>,分离变数后就能得到不含时状态下的演化方程H|m>=En|m>,En是能量本征值,H是哈密顿能量算子。于是经典物理量的量子化问题就归结为薛定谔波动方程的求解问题。关于量子力学的解释涉及许多哲学问题,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实在问题。按动力学意义上的因果律说,量子力学的运动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当体系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被知道时,可以根据运动方程预言它的未来和过去任意时刻的状态。但量子力学的预言和经典物理学运动方程(质点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的预言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经典物理学理论中,对一个体系的测量不会改变它的状态,它只有一种变化,并按运动方程演进。因此,运动方程对决定体系状态的力学量可以作出确定的预言。但在量子力学中,体系的状态有两种变化,一种是体系的状态按运动方程演进,这是可逆的变化;另一种是测量改变体系状态的不可逆变化。因此,量子力学对决定状态的物理量不能给出确定的预言,只能给出物理量取值的几率。在这个意义上,经典物理学因果律在微观领域失效了。据此,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断言量子力学摈弃因果性,而另一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量子力学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因果性——几率因果性。量子力学中代表量子态的波函数是在整个空间定义的,态的任何变化是同时在整个空间实现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远隔粒子关联的实验表明,类空分离的事件存在着量子力学预言的关联。这种关联是同狭义相对论关于客体之间只能以不大于光速的速度传递物理相互作用的观点相矛盾的。于是,有些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为了解释这种关联的存在,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种全局因果性或整体因果性,这种不同于建立在狭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局域因果性,可以从整体上同时决定相关体系的行为。量子力学用量子态的概念表征微观体系状态,深化了人们对物理实在的理解。微观体系的性质总是在它们与其他体系,特别是观察仪器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人们对观察结果用经典物理学语言描述时,发现微观体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或主要表现为波动图象,或主要表现为粒子行为。而量子态的概念所表达的,则是微观体系与仪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表现为波或粒子的可能性。量子力学表明,微观物理实在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真正的实在是量子态。真实状态分解为隐态和显态,是由于测量所造成的,在这里只有显态才符合经典物理学实在的含义。微观体系的实在性还表现在它的不可分离性上。量子力学把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它不允许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离的、独立的部分组成的。关于远隔粒子关联实验的结论,也定量地支持了量子态不可分离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5.html
文章TAG:量子量子力学力学发展量子力学发展史

最近更新

  • 阿里大数据平台名称,常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有哪些阿里大数据平台名称,常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有哪些

    之后国内外涌现出一系列大数据技术,包括大数据硬件、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等。,诞生了一批大数据厂商,常用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有哪些?飞瓜数据:飞瓜数据是短视频领域的权威数据分析平台,提.....

    经验 日期:2025-05-02

  • 全自动口袋相机,大疆口袋相机有必要买吗全自动口袋相机,大疆口袋相机有必要买吗

    相机总是自动打开。口袋机是什么?顾名思义,大小可以放入口袋,能放进口袋的书叫口袋book,手机播放器口袋,顾名思义,口袋phone,可以放入口袋,意思是小巧便携的卡相机,DJI口袋云台相机(pocketospoc.....

    经验 日期:2025-05-02

  • 入选绿色数据中心,什么是绿色数据中心之入选绿色数据中心,什么是绿色数据中心之

    北京绿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绿色数据中心是什么意思?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是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

    经验 日期:2025-05-02

  • linux菜鸟,linux新手菜鸟linux 怎么改权限linux菜鸟,linux新手菜鸟linux 怎么改权限

    linux新手菜鸟linux怎么改权限2,Linux入门到精通3,linux为什么比windows安全4,菜鸟如何能学好linux系统5,新手linux开发怎么学6,Linux该怎么入门呢1,linux新手菜鸟linux怎么改权限首先要先用.....

    经验 日期:2025-05-02

  • epdc,嗯哌叮醇epdc,嗯哌叮醇

    五笔epzc是爱字。什么是五笔epzc?五笔字型输入码epzc,其中Z是通配符,可以代替其他码,如epdc是“爱”的码,epgc是“接受”的码,TmTepDcWqIY这个字母是什么意思?TmT的哭表情T是眼镜,M是嘴epdcwqi.....

    经验 日期:2025-05-02

  • 战网台湾,台湾战网和国服战网之别战网台湾,台湾战网和国服战网之别

    暴雪台湾省战役。网名被锁,台省之战,网购暗黑3游戏,对战有区别吗?台湾的网络与战争,Net在中国?其他区域可以是彼此共有的,台湾省Battle.net是,如何注册台湾的暴雪Battle.net账号?泰富Battle.net.....

    经验 日期:2025-05-02

  • 数据机房基础设施 kvm,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机房基础设施 kvm,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KVM技术已经从最初的基础SOHO办公型,发展成为企业IT基础机房设施管理系统。idc机房有哪些设备IDC机房里最常见的设备有机柜(机架)、KVM切换机、接入/汇聚交换机、路由器、光纤跳线、网络跳.....

    经验 日期:2025-05-02

  • 公司如何经营数据,公司如何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公司如何经营数据,公司如何做好数据安全管理?

    仓库如何做好数据收集,为公司运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果公司有系统的话,收集数据会很方便。公司如何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公司如何做好数据安全管理?公司的数据运营是怎样的?数据操作:数据的拥有.....

    经验 日期:2025-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