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图与普通照片不同。在适当的光照下,全息图上显示的场景是三维的,可以看到场景的各个侧面。全息照相与常规摄影不同。常规摄影只记录被摄物体表面的光强变化,即只记录光的振幅。而全息照相记录了光波的所有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这样,空间物体光波场的所有信息都被存储和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全息照片对适当照明光的衍射,显示原始空间场景。
全息图的这种独特性质使其应用广泛,如研究火箭飞行的冲击波、机翼蜂窝结构的无损检测等。目前,全息三维显示正朝着全息彩色立体电视和电影的方向发展。全息照相的方法也从光学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微波全息术和声全息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和医疗。电子波、地震波和X射线的全息技术也在深入研究之中。
5、为什么说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全息照相的照片有明暗交替的效果,但问题是照片必须用相干光源照射,即光源发出的相干光作用在干涉图样上,才能呈现出立体的图样。全息照相是一种不用镜头就能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摄影方法。它是一种能够记录来自物体的光波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并在必要时再现这种光波的技术。原理:光波是一种电磁波,在传输和插入中携带振幅和相位信息。
它只记录来自物体的光波的强度分布图像,即振幅信息,但不包括相位信息。所以普通摄影只能拍二维图像。为了同时记录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可以借助一束相干参考光,利用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来确定两个光波之间的相位差。因此,在参考光的帮助下,可以记录来自物体的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6、什么是全息照片?说到拍照,大家都不陌生。从出生的婴儿,到拄着拐杖,拿着胡须的老人,人们都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美好的记录。以前,你走进一家照相馆,服务员会问你要拍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在不久的将来,服务员会问你:“你想要全息照片吗?”全息术是利用激光优良的相干特性的最成功的例子。在传统的摄影底座上,我们一般可以看到被摄物体的影像。但由于它只记录了物体表面的光反射强度分布,无法记录物体的深度,因此失去了立体感。
7、 全息照相的原理和实验现象全息摄影是指一种新的摄影技术,它记录了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相位的所有信息。普通摄影记录的是物体表面的光强分布,而无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相位信息,因此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术以激光为照明光源,将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板,另一束经被摄体反射后射向感光板。两束光在感光板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板上各点的灵敏度不仅随强度变化,还随两束光的相位相关而变化。
当人眼直接看这种感光底片时,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照射,人眼就可以透过底片看到原被摄物体的三维图像。即使全息图像只保留一小部分,它仍然可以再现整个场景。全息术在工业上可应用于无损检测、超声全息术、全息显微镜、全息存储、全息影视等许多方面。产生全息图的原理可以追溯到300年前,也有人对较差的相干光源进行过实验,但直到1960年才发明了激光,这是最好的相干光源,全息术才得以迅速发展。
8、 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全息摄影的原理是当波长和相位相同的相关光束重叠时,会相互干涉,在摄影基底上产生精细的干涉条纹图(全息图)。显影后,在一个波列(参考光束)的照射下,光存储将起到衍射光栅的作用,再生出其他波列,从而通过全息图的底板在被摄物体的位置看到完整的三维实像。在物光垂直入射的全息图中,物光是由激光束在扩散和散射面上的折射产生的,与全息底板上反射的参考光重叠,将来也可用于再现。
9、 全息照相的应用全息照相有着广泛的应用。全息技术在摄影上的应用远远优于普通摄影。普通摄影是基于镜头成像原理,将三维场景“投射”到平坦的感光地板上,形成光强分布。录制的照片没有立体感,因为从照片上得到的图像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模一样的。全息照相再现精确再现的物体光波。当我们“看”这个物体光波时,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到再现的立体图像的不同侧面,就像看到一个现实的物体一样,有景深,有视差。
难怪人们会对展览上一辆奔驰汽车拍摄的全息图感到兴奋:“看到汽车的再现真是太奇妙了,仿佛一拉车门就能坐上奔驰!”一张全息图相当于很多普通的照片,多角度拍摄,聚焦。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张全息图的信息量相当于100或1000张普通照片,用高倍显微镜看全息图表面,可以看到复杂的条纹,但根本看不到物体的图像。这些条纹是由激光照射物体发出的物光波与标准光波(参考光波)发生干涉而形成的,记录在平面光敏基底上,即物光波被编码方法“冻结”。